快樂的來源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May 25, 2023 The long-forgotten joy of creating has overridden bad things happened.Creating brings joy, and creating to make people happy brings satisfaction.請再次提醒自己:我的快樂建築在使別人快樂之上。 Get link Facebook X Pinterest Email Other Apps Comments
人見人愛的免費玩具 April 14, 2011 沙和水都是小朋友的至愛 兩樣免費卻深受小朋友喜愛的玩具──就是水和沙。第一次帶女兒到沙灘,天氣還是涼涼的,風很大,所以沒有讓她「下水」,只是捲起她的褲腳,讓她的小腳小手首次接觸奇妙的沙,她一點也沒有覺得害怕或陌生。爸爸買了一套沙灘玩具,她是亂來一通的,我們也沒有刻意教她怎樣玩,就由得她自己嘗試,連她把沙放進口裡嚐也不阻止。沙子可以很幼細的一粒粒,有些會粗糙一些;沙濕了水會黏在一起,也會變重,顏色會變深;沙裡有時會有石子、貝殼──這些種種都是很好的學習,孩子可以同時用盡五官來體驗。那天水有點冷,但我們還是讓她的腳沾沾水。她似乎對浪潮很著迷,她會迎面直奔向正湧上岸的浪,當然過了一定位置爸爸就會把她抓回來。到夏天,我們就會多帶她到沙灘,到時可以穿著泳衣,不怕弄濕衣服了。 除了沙灘,還有那些地方可以玩沙玩水呢?水,其實在家就可以玩了!我們去年在玩具反斗城買了一個吹氣水池,天氣熱的話,可以讓小朋友脫光衣服在小水池玩 (就放在客廳中央)。像現在天氣還未算熱,我就幾乎每晚讓她在浴室的洗手盆玩。我們在實惠買了一個塑膠的兩級梯級,小朋友站在上面就可以伸手到洗手盆中。放半缸水,給她一些杯子、小瓶子,她單是倒來倒去就可以玩很久。幾塊小海綿,吸水扭乾,又是另一種玩法。要完結之時,就放掉盆裡的水,小朋友發現「無得玩」,也不會因此發脾氣。 女兒平時除了看書,很少對著同一種玩具很久,只有水和沙,才有這種魔力!有教育專家說,多玩水的孩子脾性也會溫和些。玩即學,學即玩,既變化無窮又免費,何樂而不為? 洗手盆前擺放穩固的梯級,就可以安心讓小朋友玩水。 玩水的玩具可以很簡單──我就用了疊杯玩具的杯子、小瓶子、小海綿和唧唧筒(也是另一個玩具)。 除了長途跋涉去沙灘外,我們還可以帶小朋友到香港公園的兒童遊樂場,那裡有沙池還有一些「起重機」,小朋友還可自攜玩具玩沙。 Read more
關於閱讀(之三) May 31, 2008 我最愛的兩本小說 我愛看書,但甚少看小說,尤其是離開學校以後。 但有兩本小說,一本長篇,一本短篇,卻是令我百看不厭。 長篇的是黃易的《尋秦記》。故事是關於一個現代的軍人在一次意外之中返回幾千年前的戰國時代,憑著現代的智慧和謀略,以及對歷史的「預知」能力,周旋於戰國七雄之間,最後更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現代與故代crossover,固然十分有趣,但最吸引我一看再看的,是故事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主角項少龍與各國大臣時敵時友,有時彼此互相對立卻又惺惺相惜,明明患難與共交情深厚,卻要為了保護本國利益而出賣好友。人物的個性和互相之間的關係,一直隨著故事發展而變化,是最引人入勝之處。 另一本是短篇小說高陽的《風塵三俠》。這本書我除了在圖書館外,就未曾在書店見過。《風塵三俠》是關於隋朝末年三個英雄人物──李靖、虬髯客和紅拂女的故事,不過其實真正的主角還有李世民,即是唐太宗。隋煬帝昏庸無道,於是群雄並起,準備起義推翻政權。謀士李靖出走朝廷,更帶同紅拂女私奔,後來遇到正在籌備起義大軍、個性粗豪爽直的虬髯客,於是投靠其下,幫他出謀獻策,虬髯客更與紅拂女結為異姓兄妹。但另一支實力雄厚的起義大軍是太原李家。唐太宗的貞觀之治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盛世,那時為太原首領李淵之子的李世民當然也已經鋒芒漸露。於是虬髯客與太原李家爭城逐地,一時合作又一時競爭,奇謀百出,鬥得精彩絕倫。 兩部小說其實可算十分類似,都是以古代為背景,都是歷史結合虛構,都是充滿謀略和智慧,都是一樣充滿令人擊節讚賞的情節。 Read more
關於閱讀 (之一) March 13, 2007 最佳閱讀時間 香港人生活繁忙,節奏急促,實在不易抽到時間靜靜地看書。在家的時候也寧願上網或看電視,甚少會拿起一本書來閱讀。所以我認為搭車是最理想的閱讀時間。每天總有搭車上班下班返學放學的時間,短至數十分鐘長至二、三小時,與其用這些時間來傾電話、打機、打瞌睡或無所事事,倒不如用這些寶貴的時間來充實一下精神生活,豐富一下精神營養。像每天吃一個生果,或每天半小時運動,只要持之而恆,就會看到顯著的效果。 然而,很多人都說不能夠在車上看書,一來是因為路途顛簸,二來是環境嘈吵,難以專心。我是那種一看書就可以完全集中,就連東鐵上那超大的電視聲也都聽不到,更試過全神貫注到忘了下車。對於不是那麼容易集中精神的人來說,我建議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書。不過,這其實是種練習,即使初初不太能集中,但久而久之,你的身體就會越來越懂得隔絕外界的騷擾,形成一種習慣。 可以在車上閱讀的書很多。如果有座位可坐下來,基本上甚麼書都可以看。厚重的書特別要待可以坐下時才看,如果你坐火車拿著一本Harry Potter由紅磡看到上水,下車後你會發覺自己一邊手臂開始發抖和酸軟。但在繁忙時間裡,不要說座位,有時就連一個可以站得舒服一點的位置也難得。這時,TIME Magazine是最適合在車上看的書,因為它書身薄可捲曲,即使人多擠迫,只剩餘雙手僅可放於胸前的陝窄空間,你還是可以看到它。TIME的文章頗長(跟香港的雜誌對比),而且英文也不算簡單。但你不一定要把全部都讀完,它很多時候有些有趣的專題,不只是談政治。我最喜歡的是關於科技新發明、人類發展史、兒童成長解構等題目,另外也有些美術、書本、電影等介紹。你只選你有興趣的一兩篇來看,就算是兩三段也不錯。消閒閱讀跟溫習書本的分別在於,你不是被迫要讀,有興趣便多看一點,沒有興趣便不要看好了。 很多人喜歡在車上看報紙和雜誌,這些消閒類讀物(不用用腦!)其實在甚麼地方看也行,一邊看它一邊看電視或上廁所都可以,所以是否不應該浪費寶貴的搭車時間來看這類書?看一些真正的書吧,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心靈不再如此乾涸,生命不再那麼枯燥。 Read mor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