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
剛看了劉細良在「城寨」的「周星星同學會」,分享對周星馳電影的看法,感觸甚深。原來香港人曾經擅長以搞笑、幽默、自嘲等方式,來應對社會或人生眾多無法解開的難題。《國產凌漆漆》揭示愛國者的虛偽,《食神》探討財閥的奸詐無恥,《少林足球》流露基層人民被受壓迫失去尊嚴的悲哀,《回魂夜》引起我們反思「恐懼」的本質 —— 這一切都是透過喜劇形式而實現,而不是板起臉孔、長篇大論說道理。 無須事事都正面對抗,非要爭個勝負、辯出對錯不可,有時用一點智慧反而可以四両撥千斤。但近年來,我們面對大時代都只採嚴肅認真一途,對抗不了,只好逃跑或逃避,忘記了「幽默」其實也是一種武器。 身為多年星迷的我,至今我只看到一人對他真正的了解,這篇文章務必儲存起來,不時翻讀: 馮睎乾 - 周星馳電影有甚麼哲理? 刊於香港蘋果日報 2016年3月12日 周星馳新片《美人魚》在大陸狂收三十二億人民幣,刷新華語片票房紀錄,亦是今年香港賀歲片之冠。觀眾向來只覺得他無厘頭,是低估了他。其實星爺多年來在電影大談哲理,你留意到嗎?他之所以獨一無二,秘訣可能是「有深度的無厘頭」。 2013年,柴靜訪問周星馳,談及他拍片認真:「你的助理形容你『連一根牙籤掉到地上也會管』。」周星馳聽不出弦外之音,竟照字面解讀,並錯愕地反駁:「有嗎?這是誰說的?亂說的。」柴靜耐心解釋:「他本意是誇你,誇你認真。」此時周才釋然:「誇我很認真是嗎?那就好,對,我就是那麼認真的嘛。我們做事一定要認真才有希望嘛,是不是?」 看完訪問,立即明白周星馳怎麼度對白了。《少林足球》的星到「甜在心」找阿梅,問老闆娘她去了哪裏,老闆娘不耐煩地答:「佢死咗啦!」星信以為真,竟失色追問:「佢點死?」《西遊.降魔篇》的悟空對玄奘誇誇其談:「想當年,我手拿着兩把西瓜刀,從南天門一直砍到蓬萊東路。來回砍了三日三夜,血流成河。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沒眨過。」玄奘的回應是:「那麼長時間不眨眼睛,眼睛會不會乾啊?」 戲中人那種估佢唔到的對白,根本是周星馳太認真時的真實反應。《喜劇之王》有人叫尹天仇做個緊張的表情,尹即挑戰一般人對「緊張」的空泛理解:「緊張嚟講呢係有幾種嘅。」你可曾邊笑邊想:這種對概念的分析、對濫調的懷疑,正是哲學家慣做的事呢? 《喜劇之王》(二創字幕) 改善社會風氣 優秀的喜劇和拙劣的笑片有天大分別:前者拔高你的笑點,還刺激思考,後者則...